为高质量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打通民办高校“特色发展+产教融合”双路径,10月22日-24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加青率队赴深圳、东莞两地开展多维调研,发展规划与评建办公室主任甘巍,人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彭娟,机械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大兴、党总支书记王启帆等陪同调研。此行既与东莞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深化办学经验交流,又走访当地企业对接校企合作,为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校校协同+校企联动”双重合力。
搭合作之桥
破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调研组聚焦产教融合“落地环节”,主动对接深圳市五鑫科技有限公司、东莞长城开发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与深圳市五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培养机械类专业“现场工程师”协议,王加青副董事长与深圳市五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强共同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深圳市五鑫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工程师”基地及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实习基地揭牌。


调研中,王加青一行与企业负责人围绕“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定向培养”等议题深化洽谈,明确双方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企业导师进校园、学生实习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方向。同时,调研组实地看望在企实习的本校学生,详细询问了实习岗位匹配度、实习实训及生活保障情况,并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了认真查阅。叮嘱学生珍惜实践机会,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联合培养,为“3+1”联合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案例,确保“实习即实战、毕业即就业”。

寻他山之石
探特色办学“破局新思路”
10月23日上午,调研组走访东莞城市学院,该校执行校长方伟华携核心团队热情接待,双方围绕“差异化发展”展开深度对话。方伟华系统梳理学校发展脉络,并重点分享转型实践中的“破局思路”,其经验极具参考价值:学科建设上,以“数字赋能”升级商学院,以“岭南文化+科技”激活创意设计学院,提前布局人工智能与未来科技学院,同时依托“非遗学院”整合文科资源,构建“理工强基、文科出彩”的学科生态;产教融合上,落地优必选机器人产业学院等实体平台,实现“企业需求进校园、实践教学进车间”的双向贯通;办学创新上,通过“学分互认—课程引进—本土化创新”三步走构建国际化体系,以“全校参与直播+校园电视台”打造招生IP,精准匹配特色生源需求。东莞城市学院相关负责人还就人工智能应用、学生社区运营、网络运维、学科竞赛培育等议题作专题报告。

王加青对东莞城市学院党建引领发展、产教融合落地成效及长远规划给予高度认可。他同步介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办学理念、定位与实践,并提出“以经验互鉴促合作,以合作创新促发展”的倡议,希望双方在民办教育创新领域形成长效联动。

会后,调研组在方伟华陪同下实地考察优必选机器人产业学院实训中心、创意设计学院及声光电实验中心,直观感受“学科建在产业上、实验室办在企业旁”的实践成效。



绘智慧蓝图
育应用创新“时代新人才”
10月23日下午,调研组走进广东科技学院,在该校副校长吴立平陪同下开启“沉浸式”考察。一行人先后参观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360数字安全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重点调研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智慧课室运行机制,以及“龙头企业+高校”共建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深入了解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设计”。


座谈会上,吴立平围绕学校概况、顶层规划、特色培育等七大维度展开介绍,其提出的“学生中心、人才为本、应用为要、和合创新、追求卓越”核心办学理念,及创新构建的“五育+五力”人才培养体系(即培育兼具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成为交流核心焦点。
王加青对广东科技学院的特色育人模式、智慧校园建设及办学成果高度赞赏。他介绍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在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社会公益及国际化办学等领域的实践探索。互动环节中,两校就人才强校战略、硕士点建设、审核评估准备、学科专业优化、科研能力提升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形成多项可落地的合作共识。


汇调研之智
拓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
此次粤地调研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走出去、学进来、连起来”的重要实践,成效凸显“双维度突破”:一方面,通过与东莞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的深度对话,系统汲取“学科特色化建设”“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营”“智慧育人模式创新”等核心经验,为学校“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精准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对接当地企业,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基础,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推动学习成果转化落地,持续深化“校校协同、校企联动”机制,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探索更具特色的“武工院路径”,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机械与工程学院